继研发中心石化装置腐蚀与防护创新团队近日荣获集团公司2017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创新团队”称号之后,3月29日、30日又从宁波传来喜讯,由该创新团队与9家合作单位共同开发的5项防腐技术成果通过了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通过鉴定的5个项目中,由研发中心石化装置腐蚀与防护创新团队主导开发的项目占3项。其中,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个项目分别为“炼油厂腐蚀保运二代技术开发”“烟气净化过程中腐蚀机理及合理选材技术研究”;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为“大型LNG储罐海水试压过程防腐技术研究”。该创新团队参与开发的“煤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防腐方案和选材研究”“合成气制乙二醇系统腐蚀及材料优化研究和应用”2个项目整体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共同开发5个项目的9家合作单位是宁波工程公司、天津石化等。
近年,加工更多劣质原油已成为世界各国炼化企业面临的挑战,也给炼油装置安全及长周期运行造成严重威胁。中国石化防腐中心提出了以主动防腐为核心的腐蚀保运技术理念,先后开发出两代炼油厂腐蚀保运技术。与炼油厂腐蚀保运一代技术相比,“炼油厂腐蚀保运二代技术开发”,在炼油装置在线腐蚀评估和预测上,具有预见性高、时效性强、实时评估和预测结果与腐蚀调查结果符合度高等突出优势;该技术还具备腐蚀监检测、腐蚀控制、防腐管理与远程服务于一体、催化裂化等装置腐蚀评估模型等在线功能。
二代技术在天津分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230万吨/年延迟焦化、18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实现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既能实现设备预防性维护,又能减少非计划停工,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成果已获授权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2项,共制定企业标准11项。
“烟气净化过程中腐蚀机理及合理选材技术研究”,是针对催化裂化装置烟气净化、特别是脱硫部分因腐蚀造成的泄露和停工以及积极投身国家环保事业而立的集团公司项目。该项目研究了双循环湍冲文丘里等国内炼油企业催化裂化装置在不同腐蚀环境下设备的腐蚀机理,创新性地建立起包括304L等耐蚀合金材料点蚀在内的一套针对烟气脱硫环境的腐蚀研究及评价方法。该成果分别在齐鲁分公司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和沧州分公司1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有机胺法烟气脱硫装置的工业试验表明,所推荐选材和工艺防腐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专家委员会认为,该技术既有成功解决长期困扰炼油装置腐蚀泄漏、非计划停工等重要难题的功能,又具备降低维修成本、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优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液化天然气(LNG)燃烧后对环境污染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干净、环保能源。国内建在海岸边LNG储罐,在海水试压阶段受海水浸泡导致内罐主材料9Ni钢等耐蚀能力不足。为提高9Ni钢等耐全面腐蚀性能和耐缝隙腐蚀性能,石化装置腐蚀与防护创新团队建立起一套低温高强钢在海水中的腐蚀及阴极保护的先进、可靠评价方法。该创新团队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9Ni钢在LNG储罐海水试压沉降试验阶段的腐蚀规律,确定的阴极保护电化学参数范围,能有效抑制腐蚀和防止氢脆。该技术在中国石化广西北海海水试压阶段应用表明,阴极保护效果优于工程质量要求。
专家委员会表示,“大型LNG储罐海水试压过程防腐技术研究”所形成的技术很实用。希望该创新团队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满足不同企业对该技术的需求。同时还希望今后做9Ni钢海水试验的企业,都能找研发中心这支创新团队来确定其阴极保护电化学参数范围,以实现双赢。
技术鉴定会议是在中国石化宁波工程公司举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装备储运处处长、本次技术鉴定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卢衍波主持了会议。
作为3个项目的主导开发和牵头单位,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韩海波、副总工程师崔新安率石化装置腐蚀与防护创新团队等代表参会。创新团队代表在会上分别简要汇报了所申报鉴定的3个项目,代表团还逐一回答了各领域专家的深度提问。
中国石化旗下的科技部、炼油事业部、长城能化、青岛安全工程院、工程建设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及申报项目的企业等21家单位参加了本次技术鉴定会议。
(文:王贵云 刘旭霞/ 图:宁波工程)